01矿井水害主要风险
①地表水害..风险。矿井存在地表水体危险源,开采时有地表水害..风险。包括地表洪水冲毁堤坝和矿井围堤从井口灌入矿井;巷道与可溶岩岩溶洞穴塌落形成的陷落柱相遇或沟通,使大量岩溶水涌入巷道,造成淹井;巷道或回采工作面遇到充水老窑或旧巷道,容易造成突然淹井。
②顶板裂隙水害..风险。煤层顶板砂岩大多裂隙发育,含有裂隙水,是煤层顶板直接含水层,采掘活动使煤层顶板岩层变形、破坏,形成垮落带、断裂带和弯曲带,含水层水以顶板水的形式进入矿井,可能造成水害。
③老空水害..风险。主要包括:采掘工程可能直接揭露老空积水体而溃水;因留设的防隔水煤(岩)柱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或因探放水措施不当,可能造成老空区溃水;因水流受阻,老空区积水压力增大后可能突然大量溃出,其突水量大于矿井(或水平)的排水能力。
④底板水害风险。部分煤层底板下伏有太原组多层灰岩复合含水层和奥陶系巨厚灰岩含水层危险源;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水往往处于高承压状态,并经常通过构造裂隙、断层或陷落柱与上部的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组产生水力联系,易发生突水事故。
02矿井水害管控措施
①地表水防治。要强化雨季巡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严防地表水通过采矿裂缝渗入井下,防止暴雨洪水通过井口倒灌井下。在极端天气下,要提前预判,遇台风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情况必须提前撤出人员。
②顶板裂隙水防治。要查明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和导水断裂带高度,加强涌水量观测,..排水系统。
③老空水害防治“四步工作法”。..步要查全:查明采空区范围及积水、有水情况,并对水害威胁程度作出预测,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标出“三线”(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第二步要探清:在邻近小煤矿老空区和资料不可靠时,要“有掘必探”,必须使用钻探方法,..钻孔密度、超前距和帮距,同时配合物探、化探等多种勘探手段,避免出现探查盲区,..底数清、情况明。第三步要放净:严格落实可控放水措施,保障放水..,严禁近探近放、失控放水;加强放水孔水量、水压观测,..疏干放净。第四步要验准:做好探放水效果评价,施工检验钻孔,..验证准确可靠,老空水不放净不得掘进和回采。
④底板承压水防治。要做好导水构造超前探查,采取底板注浆加固、疏水降压等措施,推广地面区域治理、水害微震监测等..技术,实现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
⑤强化“三专两探一撤”措施落实。一是“三专”,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队伍。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矿井还要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二是“两探”,探查工作应遵循先地面后井下的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必须同时使用物探和钻探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缺一不可。要做好地面区域探查,采用物探(瞬变电磁、三维地震、电法等)和钻探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清矿井及周边含水层富水性、采空区分布和积水情况;同时,推广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及精细解译,提高探查准确性。实施井下超前探查,对采掘活动影响范围内存在水害威胁的区域(如顶板含水层、底板岩溶水、陷落柱、大构造带,或煤层群开采下层煤掘进等),做到“有掘必探(钻)”。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井和邻近小煤矿老空区的区域,同时使用物探和钻探两种手段超前探查,..查清工作面及周边水害因素。..“两探”质量,严格执行“探掘分离”制度,紧紧把握钻孔施工质量和长度、物探结果分析这两个重要环节,推行打钻视频监控,关键钻孔要采取测斜措施,强化勘探工程监督检查,严防工程资料造假。三是“一撤”,矿长要赋予调度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透水征兆等重大险情不用请示、不用汇报,必须立即撤出现场作业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生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