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害的防治方法的内容包括的范围广,涉及到的点也多,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学习!
一、煤层底板突水的防治
矿井底板突水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水文地质、构造地质和采掘工种等矿井地质与生产的多个方面。
(1)查清地质条件。首先要查清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灰岩含水层的厚度、各层灰岩间的水力联系、灰岩岩溶发育状况和富水性、承压水补给条件、灰岩强径流带的分布、岩溶陷落柱、水文地质单元边界等。
构造地质条件包括:断层的落差、走向、力学性质和导水性,以及褶曲构造。
矿井上、下游水文地质观测,建立井上、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对主要含水层(如奥灰、)进行常年水位监测,还应监测地下水径流带,疏干边界或隔水边界、井下主要突水点等地下水位变化的关键区域。
(2)堵截水源。提醒在查清矿井底板灰岩水补给条件的情况下,如果补给区域比较集中,可以采用地面帷幕注浆截流的办法堵截水源。能采用帷幕注浆截流的水源主要有灰岩强径流带的上游水源、地表降雨补给区水源和河床渗漏水源三类。
(3)疏水降压。疏水降压开采分为疏干和降压两种。对于受底板灰岩承压水威胁的煤层,如果承压水水压过高,隔水层的阻隔水能力不够,则可进行疏干或降压开采。疏水降压开采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水文地质单元较小,水源补给量较少的情况下采用疏水降压开采才能有效。疏水降压一般与帷幕注浆结合进行。疏水降压应着重研究预测、预防和处理岩溶塌陷危害。
(4)井下防治水措施。井下防治水措施包含内容较多,主要有加大矿井抗灾排水能力,在必要部位安设水闸门或独立供电系统且排水能力不小于渗水量的潜水泵,井下探测底板灰岩富水性,断层探测,对底板灰岩含水层进行注浆改造,留设防水煤柱,巷道过断层预注浆加固等。
(5)合理选择采煤方法。首先是根据水文地质和工种地质条件,合理安排开采顺序,先开采相对安全的区域;其次是在采区内合理确定区段宽度,采煤工作面的开采宽度越窄,则底板的扰动破坏浓度越小,回采相对越安全;合理确定工作面边界和推进方向。尽可能减轻或避免开采对断层的扰动作用。
(6)注浆堵水。北京恒祥宏业提醒矿井一旦发生突水灾害,就必须进行注浆堵水。注浆堵水可分为堵静水和堵动水两种情况,注浆材料早期是单纯作水泥,现在已发展为双液浆加骨料。注浆堵水的关键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a.准确判断突水点的位置;
b.注浆堵水部位的选择;
c.注浆钻孔的布置。
二、煤层顶板防治水
煤矿床是层状矿体,在平面上层分布面积较大,在剖面上煤层与多个充水含水层互相沉积,相间赋存。有的煤层直接顶板就是充水含水层,有的顶板以上不远处就分布着充水含水层,有的含水层距煤层顶板虽然较远,但采动导水裂隙或井巷掘凿必须穿过它才能到达所要开采的煤层。
充水含水层的充水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煤层开采的可能性和其经济合理性,要想减少涌水量达到经济合理开采,则必须采取防治措施。
减少矿井补给量,对某些间接充水含水则要设法..封闭。对于间接充水含水层的研究必须具体、详尽、确切,由于它分布在可采煤层的露头范围之内,故有利于井上、井下结合防治。
(1)对间接充水含水层,凡煤层彩云导水裂隙带范围以外的,必须事前封堵。因此在这类工作基础上,发展并完善了立井预注浆、工作面预注浆、斜井工作面预注浆和躲避后注浆等技术。
(2)对可采煤层直接顶板或导水裂隙带涉及影响到的充水含层,必须坚决疏放。在这类工作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一些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a.有石门接近充水含水层,水量大者在石门内适当地点修筑安全水闸门,在留有足够岩柱的条件下,在石门内用钻孔群引放含水层的水,以孔口水门控制放水量,确切查明含水层的富水性和疏干范围等;情况复杂者,采用放水试验和地下水长期动态观察等方法,查明地下水补给条件和通道。
b.在地面或井下实施帷幕注浆,截堵补给水源以减少矿井渗水量。
(3)如果发现在煤田范围内存在种类勘探钻孔,北京恒祥宏业提醒就用黏土浆或水泥砂浆封孔。但由于地下水的流动可以稀释黏土和水泥,或者由于水泥和砂子的密度不同而导致它们的漂浮性不同,在孔内水泥与砂子分离,封孔后一段砂子一段水泥,失去了封孔的任用或者由于套管止水失效或被腐蚀,使钻孔导通上、下充水含水层。这些人为作用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使煤层顶板(当然也包括底板)充水含水层涌水量加大,从而使各类钻孔成为沟通多层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的人为导水通道,诱发矿井的窕。为了防治这类水害事故,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地面启封或井下封堵钻孔高压水的技术。
(4)由于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本身渗透性较差,富水性极不均匀,往往很难一次性大面积疏干,即使分散放水,其水量也十分有限。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其放水量也可高达10M3min,如岩溶裂隙较为发育的灰岩或厚度较大的砂岩充水含水层,易造成冲垮工作面或淹没工作面等事故。根据这类水患特点,摸索出了针对地质构造提前分阶段、多钻孔、长时间疏放水的防治水方法,实现了安全疏干开采。
上述四个方面说明,煤田勘探阶段获取的资料,必须要与矿井建设、生产阶段所得到的信息相结合,实现井上、井下三维立体勘探。
三、老空水的防治
(1)人员再紧,探放水工作也必须有专人负责。
(2)有疑必探。存有终点没有把握的采掘地点必须严密探水,探水影响采掘工程的进展,可采取其他措施补救。
(3)水小也不能大意,哪怕只有一吨老空水,也要严格按制度施工,确实把水探放出来才能生产。
2.过老空水的防治方法
老窖和地方矿井多为复杂的矿区,分管安全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了解掌握本矿井周围的老空积水分布情况、各片积水与本矿井各采区之间的隔离情况,要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有关图件,全盘安排开拓部署和采掘工程。
老空积水的主要防治方法是“探放”,放与不放,何时探放,怎样探放,这些均是很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需要从安全生产的佤出发,根据矿井和老窖积水的具体条件,权衡利弊,做出战略性决策和安排。
(1)当老空积水与地表水、强充水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且有较大的经常性补给水量时,应防止绕流和渗漏,采取“先隔放”的策略,避开地表水和强充水含水层的威胁,留待矿区后期处理,以减轻矿井长期的排水压力。留设的防隔水煤柱要适当加大、..可靠,并在整体开拓部署上创造今后合理回收的有利条件。
(2)在必须采用探放水的方法才能查明老窖积水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探放水的区域就是危险区域。因此,必须全盘考虑设置水闸门(墙)、安全撤人通道和通向地面的两个以上安全出口,考虑排水和排放瓦斯的具体路线与措施,加强和维护排水系统,以**足够的排水能力,确定适当的放水量和放水时间,以避开雨季和其他原因形成的矿井涌水高峰期,加强地面防洪,防止隐蔽古井筒和采动裂隙突然塌陷灌水,预计地表可能出现的沉陷斑裂情况,分析对建筑物的影响等。
(3)因地制宜,提出科学合理和确保安全的探放水设计。井巷工程和采区设计要从有利于探放水的角度考虑,对水量大,水头高的积水区,一定要设计采用隔离式的拉祜族水措施,在专用的石门硐室、地面或井下打穿层钻孔至积水区,利用专用流水巷放水,把大部分积水放出、水头降低之后,再沿煤层探放残留的小片积水。隔离式放水必须要有足够的岩柱,有防止冲刷扩大和控制具体措施,安装套管、水门时,要根据水质情况制定防腐措施。远探远放,是防止此类水害事故的一个战略原则。
(4)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老窖积水周围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措施及时了解周围的采掘工程与积水区关系的变化,抓住重点,既警惕又要防止远处水害的出现。
四、地表水害的防治
1。危险区的确定和预防
根据以往地面防治水出现的特殊问题,洪水聚集区内如有隐蔽古井筒突然陷落或隐蔽的岩溶陷落时,是.危险、有害的,需要住址探查预测和防治。
根据以往经验和现有技术装备,北京恒祥宏业提醒具体探测与预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当地条件事前认真分析隐蔽古井和岩溶漏斗的分布规律,事前圈定危险区,采取相应的截洪、排洪措施和必要的抗灾抢险准备。
(2)要防止矸石、剥离土石方规程在这种危险区内,增加治理和抢险的难度。
(3)要防止将涵洞或泄洪沟渠修筑在这种危险区内。
(4)根据真空吸蚀原理,可向这些危险区打一定的钻孔,揭露老空区或岩溶裂隙,避免造成地下水流动出现真空,产生巨大负压,强化塌陷。
(5)打一定钻孔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根据地下水水位升降和相关的补给条件,分析地下可能存在的充水和充气空间。
(6)进行地表物探,查明老空区和岩溶裂隙健在状况,有条件时可圈定隐蔽古井筒或岩溶漏斗位置,以便进一步查证治理。
2.地表水害防治工作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充分调查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编制地形地质图和基岩地形地质图,掌握基岩充水含水层出露及隐伏露头情况,正确确定地表分水岭、充水含水层的补给区,计算评价每一水系或排(防)洪沟渠的洪水面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2)掌握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地表和地下径流模数,一般要根据一定流域范围的岩层条件,进行连续几个水文年的小流域水均衡观测,以便取得实际资料。通常水利部门拥有比较全面的观测资料。
(3)根据煤层开采的“上三带”理论和导水冒落裂缝带发育高度规律以及开采盆地岩移塌陷规律,确定采动盆地裂缝角影响范围内的含(隔)水层的破坏情况,分析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条件和范围,结合井上、下实际观测资料,设计地表防治水的具体工程。
(4)要充分利用当地气象资料,根据大气降雨规律及降雨强度,比较准确地预测防(排)泄渠、堤坝、桥涵的瞬时流量,以确定防(排)洪的标准和断面。
(5)掌握和圈定矿区历史高洪水位的洪水淹及范围,并做好汛期前的调查和汛期中的巡回观察.根据井下当年开采范围的扩大和以往影响地表的规律,分析可能出现的隐蔽古井筒或岩溶漏斗塌陷坑的范围。提醒发现有陷落迹象的,应事前加以围墙或填打,即将可能灌水的井筒或塌陷坑口筑墙围起来,以防止洪水灌入,或将井筒塌陷坑口周围表土清理干净,填实空硐后,在坚实的基岩面修筑混凝土盖封闭严密,为了监测深部是否再次抽冒塌陷,应该设置观测管。
(6)根据水利工程的要求,设计沟渠堤坝的抗洪强度和排泄的能力。地表防洪的关键是确定设计采用的洪峰流量和水位,要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选定某一频率作为计算洪峰流量的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过大,工程投资大,平时不起作用;设计过低,又容易失事,无法抗洪。一般应选用20年、30年或50年一遇的标准,对于百年一遇的洪峰别行考虑专门措施。对煤矿地面防治水工程来说,这一原则也基本适合。该工作与矿井涌水量预测评价一样,是地面防治水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采用概率原理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