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特点
(一)矿井透水水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老空水等。地表水的溃入来势猛,水量大,可能造成淹井,多发生在雨季和极端天气情况。含水层透水来势猛,当含水层范围较小,持续时间短,易于疏干;当范围大时,则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断层水补给充分,来势猛,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不易疏干。老空水是煤矿重要充水水源,以静贮量为主,突水来势猛,破坏性强,但一般持续时间短。老空水常为酸性水,透水后一般伴有有害气体涌出。
(二)井下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之前,一般都有某些征兆。如巷道壁和煤壁“挂汗”、煤层变冷、出现雾气、淋水加大、出现压力水流、有水声、有特殊气味等。
(三)透水事故易发生在接近老空区、含水层、溶洞、断层破碎带、出水钻孔地点、有水灌浆区以及与河床、湖泊、水库等相近的地点。掘进工作面是矿井水害的多发地点。
(四)透水会造成遇险人员被水冲走、淹溺等直接伤害,或造成窒息等间接伤害,也容易因巷道积水堵塞造成遇险人员被困灾区。大量突水还可能冲毁巷道支架,造成巷道破坏和冒顶,使灾区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
(五)水灾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可能因避险离开工作地点撤离至较安全位置,在井下分布较广。由于水灾事故受困遇险人员往往具有较大生存空间,且无高温高压环境,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不会迅速增大,相对爆炸、火灾、突出事故,遇险人员具备较大存活可能。
二、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要点
(一)现场应急措施
1.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按照透水事故避灾路线,迅速撤离灾区,通知井下其他可能受水害威胁区域的作业人员,并向调度室报告,如果是老空水涌出,巷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撤离时应佩戴好自救器。
2.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来不及转移躲避时,要立即抓牢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打倒或冲走。
3.在无法撤至地面时应紧急避险,迅速撤往突水地点以上水平,进入避难硐室、拐弯巷道、高处的独头上山或其他地势较高的安全地点,等待救援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
4.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保持镇定、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班组长和经验丰富的工人组织自救互救,安排人员轮流观察水情,监测气体浓度变化,尽量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要想办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可用敲击等方法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